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

Project EV 第一課

第二專長規劃中,本來有人建議去上工研院或是自強基金會的課,不過查查後不是地點、時間不對,另外就是價格太貴。乾脆忍痛買個EVB,自己隨便看看後認為TI的solution蠻完整的,線上資料也很齊全,就在TI官網給它心痛刷下去了。

準備開箱了,做飛機來的,很快兩天后就到了


光電源線就付三條不同國家用的,另外還有一支USB,應該是軟體與document


這就是主板加driver了


接下來就準備狂k document 了。


Project G 第一課 爬坡自動變速系統

開始實作一些小ideas,這個是一個簡單的想法,當電子變速系統如果在自行車上普及後,人還要更懶的話,就需要一套自動變速系統,這邊實作了一個簡單的方式,透過accelerometer 來偵測坡度,當發現角度大到一個程度時就自動換擋,不過這畢竟不夠及時,更好的方式是用torque sensor 或是踏板放置force sensor,來依據車手的需求切換。這邊用accelerameter 需要用filter來濾掉sensor 本身的跳動,與馬達傳過來的震動,這邊會有比較多學問。





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

以公司為榮?



剛好有人談到以自己公司為榮這事,剛好最近對自己在工作上的理想慢慢有點輪廓可以談一下,
退伍時對於自己要做的工作很明確,也進了自己想要的工作與公司,但是越做越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,
三年半後為了另外一個興趣再往跳往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產業,三年半後又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,再換到另外一個不同的產業,
到了現在近40歲,才對自己心裡真正想做的事情稍微有點輪廓而已,這算離譜嗎?

以前會以自己待在什麼公司,名片上的公司名稱,Title洋洋得意。
現在慢慢知道自己心裡深處最想要做的事情是什麼,現實上的工作、公司、抬頭就只是混口飯吃。
在混口飯的現實裡,慢慢尋找能與自己心底的聲音夢想結合的事情。

以公司為榮,別人不得批評自己公司,要跳出挺身奮戰我不會。
現在的我不會以自己公司為榮,有的只是算是包藏卑微外的一丁點虛榮心
我現在以我自己做的事情成就和家人成長為榮

現在想做的事情就是個輪廓,工程師能夠為全世界人類帶來怎樣的幸福?
我能做些什麼事情改變這個世界,不是像Steve Jobs那般,
而是像利用簡單的汽車零件,製造出給非洲地區因為缺乏保溫箱,使得早產兒的死亡率是其他國家的十倍百倍之譜。
就是這樣的工作才會是讓我以此為榮。

2012年6月26日 星期二

Facebook 資訊活用術

越來越多人都開始用smart phone,但smart phone是否有幫助了你哪些事情呢?
越來越多人都有facebook帳號,但卻沒有幾個朋友在互動?
是否可以利用facebook來作為自己平日各方面的資訊來源呢?
Facebook不再是浪費時間的一件事,而是讓你接觸各種即時資訊的最佳管道。  ---> 謎之音...其實這是安慰自己的
這邊提供一個簡單的方式,讓你的smart phone不會只是之高貴的純通話手機,吃到飽的費率不會白白讓電信公司賺走,讓這些東西變成一個資訊與娛樂播放站。

: 申請一個facebook帳號
所需軟體
Facebook
            iPhone or iPad: http://itunes.apple.com/us/app/facebook/id284882215?mt=8

入各種豐富的資訊吧: --> 請看後面連結



F
acebook軟體不好用,來用這個吧,最夯的smartphone 與平板的閱讀軟體



Flipboard:


開始迎接網路上豐富的資訊來源,不再讓自己的資訊受限於少數某些管道
 
3C資訊類:


設計/UI/UX:


商業管理類:

名人類:

生活娛樂類:

鄉民資訊:
 

2011年8月23日 星期二

人生

今天早上去買飲料,在想說是要到全家買第二件58折,還是到7-11賭一下,玩兩件抽抽樂,拚一下,看看能不能拚到兩件49折或是1塊錢。
結果就在決定拚一下時,去了7-11,結帳時發現活動已經過了。
這告訴我們,想拚一下、賭一下時,要把握機會,時間稍縱即逝。

PS.另外一提,冰咖啡第二件79折也結束了。
這跟我們說: 沒有永遠都這麼好康的…

2011年6月28日 星期二

醫院

真的,醫院是個叫人謙卑的地方
Published with Blogger-droid v1.7.2

2011年6月23日 星期四

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、放下它

聖嚴法師的四它: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、放下它, 雖然沒有去了解聖嚴法師的原意,但我覺得把它當成日常生活與工作的處理原則也是很有用。 有點像GTD (get things done) 的行動

1. 面對它: 知道這個問題的存在,問題點在哪裡
2. 接受它: 接受這是必要處理的事情,這是讓自己能做下一步正確處理動作的方式。是要把這件事情往第四步驟丟,歸檔。 或是繼續下一步驟 --> 處理
3. 處理它: 如字義,就是做該做的事
4. 放下它: 歸檔,不要藕斷絲連。

如果一件事情進來,不依四步驟走。
立刻"放下它",這就是沒責任感
直接"處理它",可能會讓自己陷於永遠一團亂的狀態,或是搞錯方向,做白工。

事情如果不先經過"面對它" "接受它"的步驟,會讓自己處於混沌與心虛的狀態。 這樣子的心情怎麼會幸福呢?